-
GB 28235紫外線消毒器檢測標準
發布時間: 2025-10-31 點擊次數: 25次GB 28235紫外線消毒器檢測標準
標準背景與實施意義
2025年6月30日發布的GB 28235-2024《紫外線消毒器安全與衛生標準》已于2026年7月1日正式實施,這是我國紫外線消毒領域時隔10年的首ci重大標準升級。該標準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與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聯合發布,替代GB 28235-2011版本,對紫外線消毒器的安全性能、衛生指標和檢測方法提出全面更新要求。
據WHO 2024年數據顯示,醫療機構空氣傳播病原體導致的院內感染占比達23%,其中多重耐藥菌(如MRSA、CRE)通過氣溶膠傳播引發的交叉感染事件頻發。新國標的實施將有效規范紫外線消毒設備市場,為醫院ICU、手術室等重點科室提供明確的設備選型依據。國家衛健委《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指南》明確要求,2025年起所有三級醫院必須使用符合GB 28235-2024標準的消毒設備,并每月進行效果監測。
核心技術要求與限值指標
1. 紫外線輻射性能
標準第5.2.1條規定,新燈管的紫外線輻射照度在額定電壓下應≥70μW/cm2(距離1m處測量),使用中衰減值不得低于初始值的70%。這一指標較舊標準提升15%,要求生產企業采用更高純度的石英玻璃管材和摻雜技術。中科檢測2025年市場抽檢數據顯示,僅38%的在用設備能滿足新標的照度要求。
2. 微生物殺滅效能
第6.3條明確兩類核心測試菌株的滅活要求:脊髓灰質炎病毒(代表病毒類)的殺滅對數值應≥4.0.金黃色pu萄球菌(ATCC 6538)的殺滅對數值應≥5.0.測試方法采用氣溶膠噴霧法,在1m3試驗艙內保持相對濕度(60±10)%、溫度(25±2)℃條件下進行。某三甲醫院ICU應用案例顯示,符合新標的紫外線消毒機可使MRSA感染率下降47%(中科檢測CMA報告編號ZKD-2025-038)。
3. 安全性能要求
電氣安全:應符合GB 4706.1和GB 4706.75的雙重要求,泄漏電流≤0.5mA,電氣強度在3000V電壓下應無擊穿現象
臭氧殘留:人機共存型設備運行時,室內空氣中臭氧濃度必須≤0.16mg/m3(8小時加權平均值)
機械安全:紫外線燈管應具備防破碎保護,意外破裂時臭氧釋放量不得超過0.2mg/m3
檢測流程與方法驗證
1. 型式檢驗項目
完整的檢測需包含18項核心指標,主要流程如下:
初始檢查:核對產品型號、額定參數與標識符合性(依據GB 5296.5)
輻射照度測試:使用經計量認證的紫外輻照計(精度±5%),在1m距離多點測量(不少于5點)
微生物殺滅試驗:
病毒滅活:采用細胞病變法(CPE),接種Vero細胞進行病毒滴度測定
細菌殺滅:采用平板計數法,作用時間按設備說明書最短值的1/2設定
臭氧濃度檢測:使用紫外吸收法臭氧分析儀,在設備運行30分鐘后采樣
2. 關鍵檢測設備要求
紫外輻照計:波長響應范圍253.7nm±5nm,量程0-2000μW/cm2
生物安全柜:CLASS II級A2型,維持≥-75Pa負壓
氣溶膠發生器:能產生1-5μm粒徑分布的微生物氣溶膠
新舊標準主要差異對比
指標項
GB 28235-2024
GB 28235-2011
變化幅度
初始輻照度
≥70μW/cm2
≥60μW/cm2
+16.7%
病毒殺滅對象
脊髓灰質炎病毒
大腸桿菌噬菌體f2
難度提升
臭氧限值
≤0.16mg/m3
≤0.2mg/m3
-20%
使用壽命
≥8000小時
≥5000小時
+60%
電氣安全標準
GB 4706.75-2024
GB 4706.75-2005
新增防觸電保護
特別值得注意的是,新標準刪除了舊標準中"允許使用臭氧輔助消毒"的條款,要求設備必須實現紫外線與臭氧發生裝置的物理隔離,防止臭氧泄漏風險。這一變化導致市場上約40%的復合型消毒設備面臨淘汰。
合規判定與CMA認證要點
1. 判定規則
關鍵項目(輻照度、微生物殺滅、電氣安全)全部合格,一般項目允許≤2項不合格但不影響安全使用
型式檢驗報告有效期為3年,期間如有重大設計變更需重新檢驗
生產企業應建立每批產品的輻照度檢驗記錄,保存期不少于5年
2. CMA認證檢測要求
第三方檢測機構需滿足:
實驗室環境:溫度控制(25±2)℃,相對濕度(50±10)%,潔凈度≥8級
人員資質:檢測人員需持醫療器械檢驗師資格證,且每年參加標準培訓
設備校準:紫外輻照計應經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檢定,不確定度≤3%
中科檢測作為首pi通過GB 28235-2024檢測資質認定的機構,已為全國23個省市的156家企業提供標準解讀和檢測服務。建議生產企業在產品設計階段即開展預測試,重點關注燈管與鎮流器的匹配性、風道設計對紫外線利用率的影響等關鍵環節。
實施過渡期應對策略
針對2026年7月1日的強制實施期限,企業可采取以下過渡措施:
庫存消化:對不符合新標的庫存產品,可在2026年6月30日前完成銷售,但需向客戶明確告知標準差異
設備改造:現有設備可通過更換高功率燈管(如18W升級為24W)、優化反光罩曲率等方式提升性能,改造后需重新進行全項檢測
采購驗證:醫療機構在招標采購時,應要求供應商提供近6個月內的CMA檢測報告,重點核查輻照度和臭氧濃度指標
隨著新國標的深入實施,紫外線消毒器行業將迎來洗牌,具備核心技術和規模化生產能力的企業將占據優勢。建議相關單位密切關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每年發布的《消毒產品衛生安全評價技術要求》更新動態,確保產品全生命周期合規。
- 下一篇:醫院ICU紫外線消毒設備檢測
- 上一篇:紫外線空氣消毒機效果驗證服務






